国民生活

从空间智能到人性关怀 2024智能家居场景创新开启

   2024-04-16 青瞳视角1780
导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智能家居被列在了首位,引发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家居是扩内需、稳增长的新赛道,将替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智能家居被列在了首位,引发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家居是扩内需、稳增长的新赛道,将替代传统家居成为潜力巨大的新增长点。那么,2024年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呢?

智能家居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新的理念结合新的科技,不断推动生活方式的更新。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的产品和赛道不断涌现。如今,智能家居行业已从初期的单品智能阶段步入到智能互联阶段,并且正从以产品为中心开始转向以场景为核心。

智能家居痛点难点待解决易用性体验存不足

当前智能家居行业仍存在诸多痛点难点亟待解决,中国智能家居企业急需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亿欧智库发布的《2024智能家居行业创新发展与前景展望研究报告》归纳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四大痛点:易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安全性。

“无法精确理解需求”“自主智能弱,需人工设置”“操作指令复杂”“响应速度过慢”……调研中,人们认为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家居易用性问题体现在多个环节,从人们选购产品开始,可能存在需求与产品功能匹配度不高、产品兼容性差、用户难以自行安装配置等问题;在安装过程中,部分智能家居设备尤其是有线设备可能需要专业的布线与安装服务,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门槛;在实际使用阶段,复杂的设备联网过程、操作界面不直观、智能场景设置繁琐、App功能过于复杂或不稳定等问题,使用者在享受到智能化便利的同时,也遭遇了操作难题;此外,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不足,如故障排查困难、维修服务不到位、软件更新缓慢等,进一步影响了智能家居的易用性体验。

“出门前想着用不到智能音箱就将其关闭了,却忽略了它是家里其他设备的‘网关’。”某国产智能家居品牌使用者陈女士在社交平台“吐槽”说,出差几天,本来很放心智能家居能够“看护”家庭安全,没想到一个误操作却让多个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这正是使用者在“可靠性”方面提出的问题。

报道指出,当前智能家居行业在可靠性方面的挑战突出表现为网络连接稳定性和覆盖面不足,以及对抗电磁干扰和恢复故障的能力欠佳。由于智能家居高度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导致设备间通信的连续性和响应速度受到影响,无法充分满足用户对于低延迟、高可靠性的需求。同时,部分产品在设计初期对冗余机制、故障恢复功能以及长期运行下的稳定性能考虑不足,加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健全,都对智能家居的长期稳定运行构成挑战。

“一堆智能设备连不到一起”不同品牌系统互不兼容

“扫地机挺好的,就是没法用家里的语音音箱控制。”在一款扫地机的“买家秀”中,客服对这条评论回复称,该产品只支持某几个品牌的智能音箱,该消费者的音箱“恰好”不在此列——这也体现了智能家居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兼容性。

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一个显著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不同品牌、不同系统间的设备兼容性问题。当前智能家居行业面临的兼容性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技术体系不兼容、标准不统一、平台封闭,而这些兼容性问题的根源,主要来源于商业利益的不一致。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增长,他们希望购买的智能家居产品能够自由组合、灵活配置。然而,现有的兼容性问题使得用户需求多样化与定制化服务受限,用户在选购产品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设备之间的匹配度、功能互补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的能力。

最后,说到安全性,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断落地,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智能家居产业需要直面的核心问题和重要挑战。目前,行业普遍存在平台安全基础薄弱、设备防护能力欠缺、固件更新滞后、移动应用安全防护不健全、集群化设备易于引发大规模网络攻击、产业链安全责任分散不清以及数据收集广泛带来的泄露风险等诸多问题。

场景创新发展趋势:

从空间智能到人性关怀

针对上述难点和痛点,2024年,智能家居行业将如何发展?

从智能家居发展的过程来看,早期的场景创新主要侧重于空间的智能化,即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家庭环境和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亮度和色温;智能温控系统能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和人体活动情况自动调整;智能安防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监控和预警服务等。

随着技术的演进,智能家居开始走向场景联动和整体解决方案,将不同智能家居设备有机串联起来,通过统一平台实现设备间的协同工作和自动切换,根据不同生活场景需求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智能解决方案。这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利用场景模式操作智能家居了:观影模式下,遮光窗帘关闭,幕布缓缓放下,投影仪自动开启;上班模式下,所有灯光关闭,扫地机器人出动清扫房间,摄像头立即开启“监控”模式——只需一个场景指令,多个智能家电即可联动响应,迅速打造出使用者所需的空间。

再向前发展,智能家居的场景创新开始强调以人为本,从单纯的空间智能升级到对用户个体需求和生活习惯的深入理解与关怀。老人家庭、宠物家庭、有儿童的家庭,对智能家居都有着不同的需求。针对不同人群或不同的生活习惯,打造个性化的使用场景,将是未来的“智能家”新需求。

例如,智能冰箱能记录并分析家庭食材消耗情况,为用户推荐健康食谱,同时联动其他厨房电器提供个性化的烹饪方案;智能体脂秤、血压计等健康监测设备实现联动,实时监测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提醒健康注意事项,并根据健康数据智能调控空调、热水器等设备;部分智能产品能够满足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智能床铺监测睡眠质量并提供健康建议,智能语音助手可以进行语音互动,帮助视力或行动不便者完成播报新闻、接打电话、开关电器等日常操作。

智能家居从空间智能到人性关怀的转变,意味着行业从单纯的设备智能化向着更深层次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贴心、更细致、更人性化的服务。

打破品牌间信息孤岛

标准化解决“兼容性”难题

智能家居行业的生态创新是从全局角度出发,通过积极参与和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与接口标准,打破以往各品牌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不同品牌设备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兼容性和便捷性。

与此同时,各家企业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智能家居生态平台,聚合了包括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等在内的多元化参与者,共同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智能化的居住需求。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正在合力建设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体系,通过联合工作组等机制动员各自行业,推进跨品牌互联互通的探索走向纵深,加速落地。据分析公司IDC预计,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有约44%的设备支持接入2个及以上平台,丰富用户选择。互联互通已是大势所趋,也是解锁智能家居未来的关键所在。

此外,生态创新还需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倡导在数据共享与开放接口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安全规范与隐私保护机制,让用户在享受智能生活的同时,其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监管也在推动行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促进了智能家居生态的繁荣与持续创新。

“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交互无感化成为技术趋势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实时感知和理解用户的行为和环境变化,而无需对其发出指令。例如在用户即将到家时自动调整室内温度和照明。

AI的深度学习能力还能够使智能家居系统快速学习和记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例如智能音箱自动推荐并播放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歌曲,智能电视根据观看历史提供个性化的节目推荐等。

报告预测,智能家居行业将向着交互无感化的趋势发展,创造一种更便捷、舒适、智能的生活体验,让用户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未来的智能家居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实现从被动控制到主动学习的飞跃。智能家居将不再是单纯执行用户指令的工具,而是一个能主动思考、学习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伙伴。AI技术将重塑智能家居的架构和功能,使之成为更懂用户、更能适应用户需求的生活助手,推动智能家居行业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打造专属场景

用户追求产品个性化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智能家居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产品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智能生活体验,从而推动整个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一个以人为本、个性化主导的新时代。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允许用户根据自身生活习惯定制个性化场景:专属于某人的“起床模式”,除了定时打开窗帘,播放轻音乐,还会自动煮好一杯咖啡。

技术进步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发展不断赋予智能家居产品更高的智能性和灵活性,不仅扩展了产品的功能边界,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个性化服务能力,使智能家居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推动个性化趋势的持续发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gmsh.com/news/show.php?itemid=283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
 

@国民生活   4001184567  公网安备4001184567号